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表界人物 > 卡地亚“陀飞轮之后”Carole Forestier-Kasapi
卡地亚“陀飞轮之后”Carole Forestier-Kasapi
【字号 】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02 来源: 浏览

关键字: 卡地亚 Carole Forestier-Kasapi

        如果没有Carole Forestier-Kasapi,陀飞轮的发展可能将不会有另一番局面。多轴、球体、卫星式或到卡地亚称之为天体式的陀飞轮演化, Carole Forestier-Kasapi对陀飞轮的独到看法也默默影响着后来的陀飞轮设计。

 

        传奇人物Carole Forestier-Kasapi在她的粉丝群里有个昵称:“陀飞轮之后”,因为她将当年宝玑大师创造的陀飞轮装置提升至富有艺术品味的境界。早期她就曾以一只整枚机芯以发条游丝包围环绕的“魔术陀飞轮(Magical Tourbillon)”获得宝玑大赏。当她尚未解决足够让整枚机芯机制运行的动力问题前,这枚魔术般的陀飞轮概念成就了Ulysse Nardin雅典表的传奇表款:Freak的雏形。在Richemont历峰集团任职期间,她曾是创造Piaget伯爵美妙的Emperador陀飞轮腕表及相对陀飞轮腕表(Tourbillon Relatif)两枚著名陀飞轮装置的幕后推手。

        Carole Forestier-Kasapi说道:“这一只腕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让面盘下的镌刻转盘准确转动,需要很强的动力,我们尽可能地用了所有的技术以成就大家现在看到的腕表美感。”她同时也提醒了我们:“腕表唤起了我们的情感作用,制表工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我们的艺术语言就是制表技术,但这个语言只说出艺术与情感之美。腕表设计出来就是要给人们戴在手上的,也是制表师以双手亲自打造出来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其实腕表与人之间有着这样深刻的连结。”当我们问及触击她灵感之最的事物时,她答道:“是那些拥有热情并且知道如何将时计转化为人文设计作品的人们,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像是一个梦的实现!”

        陀飞轮装置无疑已经是整个瑞士制表界中常见的复杂功能机制,也是变化最多样化的一种。在陀飞轮的技术与挑战多元化的今天,陀飞轮装置的精准度还是最大的疑虑与技术挑战关键,对此Carole Forestier-Kasapi表示:“幸运的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品牌推出具有精密时计性能的陀飞轮腕表,这也是陀飞轮装置本来就应该达到的标准,所以我也认为我们针对陀飞轮这项复杂功能还大有可为。”

        在记者与 Carole Forestier-Kasapi对谈中,她说出了一些自己对卡地亚制表以及陀飞轮设计的观点。

 

        为什么你偏好手动上链机芯呢?
在卡地亚的CPCP系列中鲜少有自动上链款式,大部分来说这个系列的表款都是手动上链。构成Cartier Privée系列设计有几个核心元素;其中首要设计元素就是手动上链机芯,这也可保机芯有较长的动力储存。不过,我觉得透过手动为表款的发条直接进行上链,可在佩戴者与腕表间营造一种情感联系。如此的互动就像你是在培育它,这个过程十分具有象征意义。你自己用能量哺育它,它则为你指示时间,引导你的生活。对我来说,这就是机械表无以名状的魅力来源。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对腕表的爱好往往超越了语言,这种奇妙感情的存在,往往是因为腕表与我们有着深层且紧密的联系。

 

        你为什么会选择陀飞轮腕表作为你的设计主攻方向?
其实,我并不专攻陀飞轮装置。过去我在Renaud & Papi工作时,碰巧就在陀飞轮部门。后来,我受邀加入Richemont历峰集团,他们希望我能专攻陀飞轮腕表,事情就是这样。

        情感表达对制表工艺来说是否很重要?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我们讨论顶级复杂功能时,我们讨论的并不仅仅只针对技术层面陈述,而更多是可以激发人类情感的东西。顾客购买腕表,想买的并不仅仅是制表技术和手工艺,还有一种被称作“情感”的抽象特质。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是决定如何将这种情感力量注入腕表里以吸引顾客。

 

卡地亚ID2

        可以跟我们分享在宝玑大赏获奖的那一枚特殊的陀飞轮设计吗?
那是10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设计了一个十分特别的陀飞轮腕表。腕表的机芯呈现转动状态,且机芯外围环绕了发条游丝。当年设计这只腕表时,针对驱动机芯运转的动力充足问题,我一直没有寻找到解决方案。

        但从概念上来说,你十年前那个设计也代表着陀飞轮概念从“正常”跃进至“超级陀飞轮”的新世纪,不是吗?

        那是一只前所未有的“超级陀飞轮”,当时这个设计概念的确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依我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级陀飞轮”新时代的开启,我当时的设计的确是推动因素之一。在我的设计出现后不久,市面上新一代的陀飞轮设计便纷纷开始出现了。

        在创造卡地亚机械机芯时,最大的挑战为何?
卡地亚无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有着极高的品牌辨识度与幕后故事。我认为对卡地亚腕表来说,最重要的是卡地亚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品牌,也因此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有着更深的责任,就是要带来创新概念,更要延续传承。

 

卡地亚天体陀飞轮腕表

        请简述卡地亚天体陀飞轮的独到之处。
大部分的陀飞轮腕表都只是将怀表使用的陀飞轮结构缩小化放进腕表机芯内,但其实这有可能因为过大的惯性而影响其该有的准确度。而在卡地亚陀飞轮设计中,我们尝试了很多途径去解决这个问题,在我而言,这才是真正开启为腕表设想的陀飞轮结构设计。

        陀飞轮之后Carole Forestier-Kasapi进入卡地亚团队后,也在2010年的日内瓦SIHH表展中,推出最新天体式旋转的陀飞轮新作,与相对陀飞轮概念相比,这款Calibr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天体运转式陀飞轮腕表在机芯设计上又有了更大的突破。首先陀飞轮在设计上采用偏心陀飞轮的设计,也就是陀飞轮擒纵装置与陀飞轮框架并不在同一个轴心上。其次,陀飞轮沿着面盘公转的速度高达每分钟旋转一圈,与宝玑每12小时绕行一周、伯爵的每小时一周相比,速度快上好几倍。由于陀飞轮本身结构复杂,因此重量也相对较重,为了解决陀飞轮快速公转时所产生的惯性问题,卡地亚选择材质较为轻盈的钛金属制成陀飞轮,减轻机芯运作时的负荷。另一方面,为了平衡陀飞轮的重量,使其能公转更为顺畅,卡地亚在陀飞轮的另一端设置了铂金的平衡锤,以保持框架的平衡。

        和伯爵相对陀飞轮类似的是将陀飞轮提到面盘的位置,因此机芯的配置就不需要迁就陀飞轮装置的厚度,也无须考虑擒纵结构的部份需要将框架的尺寸考虑进去,因此更可以设计出最佳表现的摆轮尺寸以保持稳定的惯性,卡地亚天体陀飞轮与伯爵相对陀飞轮的差别还在于:陀飞轮框架与摆轮中心轴位置,前者为偏心设计,后者为同轴设计。同轴设计仍属较为传统的陀飞轮设计方式,将陀飞轮框架与摆轮偏心放置的偏心陀飞轮的设计则较为少见。如果我们仔细看卡地亚天体陀飞轮的设计,其中央轴接出的陀飞轮框架必须当做秒针使用,不似相对陀飞轮在面盘上的最上层,天体陀飞轮既然更靠近腕表中心轴位置,在尺寸安排上如果要保持较大的摆轮设计,与陀飞轮框架不同轴,的确比较好安排妥置。

         跨越了与分针分庭抗礼的相对陀飞轮,卡地亚天体陀飞轮腕表更进一步挑战一分钟自转、公转的陀飞轮,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枚天体陀飞轮腕表经过卡地亚自厂的测试,可接受高达5000G的撞击力,在陀飞轮一向“脆弱”的形象下,卡地亚天体陀飞轮腕表果然实力 “坚强”。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或公司、企业供稿,如您发现某些信息侵权需删除请尽快与本网站联系。赏表网原创类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经本站允许方可转载。赏表网为一个手表鉴赏交流及手表推广平台,欢迎投稿交流。
投稿Email:1424814266#qq.com (#换成@)
正在加载评论……

呢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赏表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钟表知识钟表学院
名表信息 
鉴赏名表必读 
世界十大名表
推荐名表资讯 
卡地亚“陀飞轮之后Carole Forestier-Kasapi
手表官方网站
手表品牌大全
最新钟表资讯 
Copyright 2006-2016 赏表网 watchb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17149545号-3)